首页> 乡村振兴

“一宣三促”进乡村 凝心聚力促振兴

发布时间:2025-03-06

浏览:0

【 字体:

“一宣三促”进乡村 凝心聚力促振兴


西宁市扎实开展“一宣三促”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党的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全面推动“千万工程”经验走深走实,以宣传好中央委一号文件精神为立足点,推动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为着力点,强化为民服务为提升点,精心安排部署、丰富宣讲形式、注重为民办事,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聚合力、赋动能。

政策入户到家,精神深入人心。各宣讲组为确保宣传活动成效,不断用“乡音”传递“党声”,采取“线上”“线下”两种宣讲方式,“线上”宣讲主要利用微信公众号、村级微信群等网络平台进行。“线下”采取“入户走访+巷道小院”的方式,向群众解读产业发展、就业帮扶、医保、养老保险等政策,共张贴标语及发放材料25000余条(份),营造出了浓厚的宣讲氛围。大通县朔北藏族乡郑家沟村驻村工作队联合省演艺集团平弦剧团以惠民演出的形式开展一号文件宣讲暨文化下乡活动,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村民对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增强村民发展生产、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和决心。城东区开展“书记课堂”,认真向村“两委”成员和宣讲团成员普及国家关于乡村产业发展、保障务工就业等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城西区宣讲干部立足村、户实际,把宣讲工作与开展备耕春播生产、村集体经济发展、耕地“非粮化”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相结合,努力做到以宣讲促工作,以工作促宣讲,确保宣讲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促进生产发展,助力产业兴旺。各宣讲组将重点工作与一号文件精神深度融合,广泛收集民情民意,通过入户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准确捕捉群众所急所盼所求,梳理需解决重点问题528条,其中乡村治理问题201条、乡村产业发展问题83条、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138条、春耕春播问题106条,截至目前,共解决重点问题367条,落实为民办实事事项247件,切实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宣讲组积极为村两委班子献实招、出良策各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湟中区通过政策宣讲+办实事双线推进,因村施策,围绕春耕备播,驻村工作队向帮扶单位申请了种子、化肥等农资,及时宣讲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草原生态保护奖补、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保障农民转移性收入,提升大家种粮积极性。湟源县充分征求华石山片区“浪河滩”经济发展的意见建议,探索旅游基础设施升级和群众“门前经济”、庭院经济发展新模式,努力让更多群众吃上家门口的“产业饭”。

提升就业水平,拓展增收渠道。各宣讲组积极与村“两委”成员通过实地查看、座谈交流、电话沟通等方式,详细了解村情民情,建立详细的劳动力就业信息台账,了解村民的就业意向及就业困难针对村民普遍存在的技能不足问题,积极联系有关部门争取培训资源将家政服务、客货运司机、烹饪等技能培训落到实处,有效提升群众就业增收能力湟源县宣讲组坚持分类施策,深入群众家中了解劳动力就业现状,针对性开展就业政策指导和就业需求统计,推送各类就业信息100余条,举办家政、月嫂等就业技能培训。大通县宣讲组积极挖掘“田秀才”“土专家”等乡村致富带头人,发挥引领作用,带动农民就近就业。助力村“两委”精准谋划特色产业,引导农民发展特色产业,拓宽增收致富渠道。

强化基层治理,维护乡村稳定。各宣讲组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村和谐稳定的重大要求,坚持以发展促稳定、以行动求团结的工作思路,开展生态文明理念普法宣传和惠民殡葬政策宣传,弘扬优良传统,宣传文明简朴婚丧嫁娶礼俗,增强红白事简办和厚养薄葬意识,协助村“两委”排查风险隐患,化解矛盾纠纷扎实做好防返贫监测帮扶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引导农民自觉参与村庄清洁活动,绿化美化家园,共建共享共治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湟中区举办“‘一宣三促’惠民生 文明实践育新风”主题文明实践活动聚焦农村移风易俗,就“文明殡葬、婚事新办、丧事俭办、喜事简办、厚养薄葬”等内容进行宣传,开展现场义诊,设置拔河比赛、踢毽子比赛、“移风易俗套圈圈”等多项文体娱乐项目在寓教于乐中传递文明理念接地气、有人气、入人心的“土味宣讲”。城北区积极开展普法宣传和移风易俗活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悬挂横幅和走访入户等形式,增强农民法治观念,引导群众树立文明新风,摒弃陈规陋习。城中区坚持“群众需要什么,宣讲组就讲什么”的原则,制定“惠民政策”“村集体经济发展”等“宣讲菜单”,让群众“点单”,宣讲组成员现场“接单”,通过“群众点题、现场答疑”的方式将惠民政策传播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信息来源:西宁市农业农村局官网

附件: